假如指数期货限制基金投资比例,会出现什么情况

目前对于后市的一个假设性判断就是: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,投机主体会尽可能推高并持有大盘高价股,作为做空筹码;在泡沫高度泛滥时,在指数期货大幅度做空并卖且高位大盘筹码,获得双重暴利。只要他们的资金具有最大的优势,就可以掌握投机操纵的主动机,避免落入逼空或者杀多的局面。这个原因,是目前机构大力推高蓝筹形成蓝筹泡沫的最根本原因。

指数期货参与者当中,有期货商的自营盘,也会有券商的自营盘。他们既是期货市场的投机主体,同时券商自营盘,也是股票市场的投机主体。这两者之间既是对手盘,各有千秋,同时,在其他小鱼小虾被消灭前,他们更可能是联手操纵市场反大众预期地运行。而猎物中,QF2也是其中一个。

已经有消息传闻,QF2参与期货指数的比例很小,基本上可以认为把他们排除在外。管理层的本意应该是担心他们过分高手,或者把他们认为是国外资金,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”,所以先搞一段隔离场。期货公司人士已经“深表遗憾”;他们当然是遗憾的!一来期货代理费会少了,二来,QF2是最好的猎物之一,这些基金在不存在价值投资的市场里奉行“价值投资”,对于权力操纵市场的险恶远远未到还债的时侯;出于“价值投资”的指导,他们几乎肯定退出了主要的期货控盘的权重股,而进入了许多“洼地”;而点数高位,他们的习惯行为也肯定会选择做空为主。这样,就被惯于市场操作的优势资金所利用:1995年万国在097国债期货中就是很有价值投资观念地卖空国债期货,从而被多方逼空破产。所以,管理层限制QF2的投资比例,实际上是保护了他们在该期货指数推出时遭到严重的损失,这种待遇,只怕国内的基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。

国内的基金经理操盘水平很可能比一般的小散还要臭,但是心头却比天高;身为国内利益集团人士,可以有比QF2多得多的话语权,因此,他们争得更大的期货投资比例,是极有可能的。一旦如此,那么行情就会如我们原来预期的一样:机构在准备了300多空筹码后,在期货指数上展开最残酷的不知轻重的搏杀,谁都不认为自已的弱者,(只有黑爵这样的小散才会天生认为自已一定是弱者,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),但角斗场上总会有首先倒下的一方。而这一个,一定是那些自认高手的私募大户。

从黑爵接触过的不下十个的私募基金经理以及马仔(俗称操盘高手的那种小喽罗),私募的水平很一般,不比一般独立有经验的散户强到那里去。只有一小部分注重价值分析的私募,可以在熊市时或者牛初期,辛苦调研挖掘出一些价值黑马,这一条,可能比公募基金做得还好。但到了这高潮期,如果还有出货,他们的水平估计不比黑爵这种小散好到那里去。眼高手低,大话连篇,是大多数私募和大户的通病,既然他们有胆冲到沽权博傻,还在各大论坛推荐沽权的“投资价值”,那就一定非常自愿地冲到期货指数里当小散,给水平也不高但资本更厚实的公募基金当是餐前甜食。人啊人啊!

现在的问题是:如果管理层限制基金投资指数期货的比例,会出什么情况呢?这样整个模型就要修正,因为二级小散即公募基金就不能作为下一批猎物了,那么他们手中拿着的高位做空大盘筹码还有什么用来着?逃啊!多半是这样。这样会大大促进他们逃跑的愿望,令到期货指数在开始时是要高度的大跌宣告它的到来,——这倒是和台湾和日本,以及香港的情况差不多。同样,如果管理层推出指数期货的时间较预期推迟会怎么样?迟,是指泡沫已经完全完成,完成没有任何上行的空间里。这样,甚至在指数期货出现以前,就会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大跌,指数期货反而是次要的因素了。

因此,目前在对期货指数没有太大的消息作用下,应该关注泡沫的形成;以指数期货时间和规则的推出为准则作为高位持有筹码的指导方式,是不对的。——基金的投资水平,的确不值得恭维,更和价值投资差之千里。中国股市中,唯一可能的价值投资者,是散户。


假如指数期货限制基金投资比例,会出现什么情况
http://example.com/2022/11/15/假如指数期货限制基金投资比例,会出现什么情况/
作者
HL
发布于
2022年11月15日
许可协议